医院排污许可证填报模板
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变化,不能变更排污许可证,需由新公司初次申请,同时在附件中提交老公司排污许可证的注销申请。
2、 本模板内容为一般情况,请按照医院实际情况,参照本模板填报。
3、 排污许可证审批机关为:市,不要选择:区和县。
4、 重点管理排污单位初次、重新申请需要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开时间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
5、 申请排污许可证时,无论变更、重新申请或延续申请,均应当提交全套附件资料(若无对应上传处,则均上传至“其他”处)。资料清单见下表:
序号 | 申请材料名称 | 说明 |
1 | 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或者盖章的承诺书(标准格式和内容) | 盖章,必要件 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均提供 |
2 | 排污许可证申请前信息公开情况说明表 (标准格式和内容) | 盖章,必要件 重点管理提供 简化管理不提供 |
3 | 自行监测-方案(自拟) | 盖章,必要件 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均提供 |
4 | 排污单位有关排污口规范化的情况说明(自拟) | 盖章,必要件 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均提供 |
5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文号,或者按照有关国家规定经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处理、整顿规范并符合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环评批复或备案通知书) | 不盖章,必要件 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均提供 |
6 | 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 | 盖章,必要件 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均提供 |
7 |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所有污水处理站的) | 盖章,必要件 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均提供 |
8 | 总平面布置图 | 盖章,必要件 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均提供 |
9 | 监测点位示意图 | 盖章,必要件 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均提供 |
10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或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或环境影响评价备案文件 (包含所有项目) | 不盖章,必要件 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均提供 |
11 | 在线监测仪器设备情况 (安装位置、监测项目、联网项目) | 盖章,非必要件 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在申报时有则提供,没有则不提供。 |
12 | 最近一次的环境监测报告 | 不盖章,非必要件 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在申报时有则提供,没有则不提供。 |
13 | 入河排污口设置证明材料 | 不盖章,非必要件 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时在申报时有则提供,没有则不提供。 |
14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材料 (历史项目,新项目必须先领排污许可证再验收) | 不盖章,非必要件 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 |
15 |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 非必要件(盖章) |
16 | 关于排污许可证申报的情况说明 | 必要件(盖章) |
17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正文+副本) | 必要件(盖章) |
承 诺 书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
我单位已了解《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知晓本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我单位不位于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区域内,不存在依法明令淘汰或者立即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落后产品,对所提交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我单位将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规范运行管理、运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开展自行监测、进行台账记录并按时提交执行报告、及时公开环境信息。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内,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要求或者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限期达标规划、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发生变化时,我单位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满足要求,并及时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一旦发现排放行为与排污许可证规定不符,将立即采取措施改正并报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我单位将自觉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监督,如有违法违规行为,将积极配合调查,并依法接受处罚。
特此承诺。
单位名称: (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签字) 年 月 日
排污许可证申请表(试行)
(延续)
单位名称:成都市xxxxxx医院
注册地址:成都市xx区xx路xx号
行业类别:综合医院
生产经营场所地址:成都市xx区xx路xx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101xxxxxxxxxxxx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张三
技术负责人:李四
固定电话:028xxxxxxxx
移动电话:xxxxxxxxxxx
企业盖章:
申请日期:年月日
一、排污单位基本情况
表1 排污单位基本信息表
单位名称 | 成都市xxxxxx医院 | 注册地址 | 成都市xx区xx路xx号 |
生产经营场所地址 | 成都市xx区xx路xx号 | 邮政编码(1) | 610000 |
行业类别 | 综合医院 | 是否投产(2) | 是 |
投产日期(3) | xxxx-xx-xx |
|
|
生产经营场所中心经度(4) | 104°xx′xx″ | 生产经营场所中心纬度(5) | 30°xx′xx″ |
组织机构代码 |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915101xxxxxxxxxxxx |
技术负责人 | 李四 | 联系电话 | xxxxxxxxxxx |
所在地是否属于大气重点控制区(6) | 是 | 所在地是否属于总磷控制区(7) | 是 |
所在地是否属于总氮控制区(7) | 否 | 所在地是否属于重金属污染特别排放限值实施区域(8) | 否 |
是否位于工业园区(9) | 否 | 所属工业园区名称 |
|
是否有环评审批文件 | 是 |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文号或备案编号(10) |
|
是否有地方政府对违规项目的认定或备案文件(11) | 否 | 认定或备案文件文号 |
|
是否需要改正(12) | 否 | 排污许可证管理类别(13) | 重点管理 |
是否有主要污染物总量分配计划文件(14) | 否 | 总量分配计划文件文号 |
|
级别等级 | 三级 |
病床数 | 500 |
员工总数 | 700
|
医务人员数 | 580 |
平均日住院人数 | 300 |
平均日门诊就诊人数 | 1400 |
近3年床位占用率(%) | 65 |
临床科室 | 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麻醉科,康复科,预防保健科,口腔科
|
医技科室 | 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核医学 |
注:(1)指生产经营场所地址所在地邮政编码。
(2)2015年1月1日起,正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已建成但尚未投产的,选“否”;已经建成投产并产生排污行为的,选“是”。
(3)指已投运的排污单位正式投产运行的时间,对于分期投运的排污单位,以先期投运时间为准。
(4)、(5)指生产经营场所中心经纬度坐标,可通过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中的GIS系统点选后自动生成经纬度。
(6)“大气重点控制区”指生态环境部关于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的执行范围。
(7)总磷、总氮控制区是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以及生态环境部相关文件中确定的需要对总磷、总氮进行总量控制的区域。
(8)是指各省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重金属污染排放限值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的区域。
(9)是指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等。
(10)是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的审批文件号,或者是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的备案编号。
(11)对于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要求,经地方政府依法处理、整顿规范并符合要求的项目,须列出证明符合要求的相关文件名和文号。
(12)指首次申请排污许可证时,存在未批先建或不具备达标排放能力的,且受到生态环境部门处罚的排污单位,应选择“是”,其他选“否”。
(13)排污单位属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中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应选择“重点”,简化管理的选择“简化”。
(14)对于有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计划的排污单位,须列出相关文件文号(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文件和法律文书),并列出上一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对于总量指标中包括自备电厂的排污单位,应当在备注栏对自备电厂进行单独说明。
二、排污单位登记信息
(一)主要产品及产能
表2 主要产品及产能信息表
表2-1辅助设施信息表
序号 | 产污设施名称 | 产污设施编号 | 设施参数 | 其他设施信息 |
参数名称 | 计量单位 | 设计值 | 其他设施参数信息 |
1 | 污水处理站 | MF0001 | 处理能力 | m3/d | 90 |
|
| 医废暂存间 | MF0002 | 面积 | m2 | 10 |
|
| 燃气锅炉 | MF0003 | 锅炉额定出力 | t/h | 5 |
| 蒸汽锅炉 |
|
注:(1)指主要生产单元所采用的工艺名称。
(2)指某生产单元中主要生产设施(设备)名称。
(3)指设施(设备)的设计规格参数,包括参数名称、设计值、计量单位。
(4)指相应工艺中主要产品名称。
(5)、(6)指相应工艺中主要产品设计产能。
(7)指设计年生产时间。
(二)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
表3 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信息表
序号 | 种类(1) | 名称(2) | 年最大使用量 | 计量单位(3) | 硫元素占比(%) | 有毒有害成分及占比(%)(4) | 其他信息 |
原料及辅料
|
1 | 辅料 | PAC | 2 | t/a | / | / |
| 2 | 辅料 | PAM | 2 | t/a | / | / |
| 3 | 辅料 | 次氯酸钠 | 2 | t/a | / | / |
|
|
燃料 |
序号 | 燃料名称 | 灰分(%) | 硫分(%) | 挥发分(%) | 热值(MJ/kg、 MJ/m³) | 年最大使用量(万t/a、万m³/a) | 其他信息 |
1 | 天然气 | / | ** | / | ** | ** |
|
|
注:(1)指材料种类,选填“原料”或“辅料”。
(2)指原料、辅料名称。
(3)指万t/a、万m3/a等。
(4)指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及其在原料或辅料中的成分占比,如氟元素(0.1%)。
(三)产排污节点、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
表4 废气产排污节点、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序号 | 产污设施编号 | 产污设施名称(1) | 对应产污环节名称(2) | 污染物种类(3) | 排放形式(4) | 污染防治设施 | 有组织排放口编号(6) | 有组织排放口名称 | 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7) | 排放口类型 | 其他信息 |
污染防治设施编号 | 污染防治设施名称(5) | 污染防治设施工艺 | 是否为可行技术 | 污染防治设施其他信息 |
1 | MF0001 | 污水处理站 | 污水处理设施 | 氨(氨气),硫化氢,臭气浓度 | 有组织 | TA002 | 恶臭治理设施 | 活性炭吸附,喷淋塔,生物除臭 | 是 |
| DA001 | 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放口 | 是 | 一般排放口 |
| 2 | MF0001 | 污水处理站 | 污水处理设施 | 甲烷,氨(氨气),硫化氢,氯(氯气),臭气浓度 | 无组织 | TA001 | 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加罩/加盖,投放除臭剂 | 是 |
|
|
|
|
|
| 3 | MF0003 | 燃气锅炉 | 烟气 | 氮氧化物 | 有组织 | TA003 | 低氮燃烧装置 | 低氮燃烧 | 是 |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是 | 一般排放口 |
| 4 | MF0003 | 燃气锅炉 | 烟气 | 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林格曼黑度 | 有组织 | / |
|
|
|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是 | 一般排放口 |
|
|
注:(1)指主要生产设施。
(2)指生产设施对应的主要产污环节名称。
(3)以相应排放标准中确定的污染因子为准。
(4)指有组织排放或无组织排放。
(5)污染治理设施名称,对于有组织废气,以火电行业为例,污染治理设施名称包括三电场静电除尘器、四电场静电除尘器、普通袋式除尘器、覆膜滤料袋式除尘器等。
(6)排放口编号可按照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现有编号进行填写或者由排污单位自行编制。
(7)指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等相关文件的规定。
表5 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序号 | 废水类别(1) | 污染物种类(2) | 污染防治设施 | 排放去向 | 排放方式 | 排放规律(4) | 排放口编号(6) | 排放口名称 | 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7) | 排放口类型 | 其他信息 |
污染防治设施编号 | 污染防治设施名称(5) | 污染防治设施工艺 | 是否为可行技术 | 污染防治设施其他信息 |
1 | 医疗污水 | 粪大肠菌群数/(MPN/L),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化学需氧量,氨氮(NH3-N),pH值,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动植物油,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挥发酚,色度,总氰化物,总余氯(以Cl计) | TW001 | 综合污水处理站 | 沉淀法,生物膜法,次氯酸钠消毒 | 是 |
| 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 间接排放 |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是 | 主要排放口-总排口 |
| 2 | 特殊医疗污水 | 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 TW002 | 科室预处理设施 | 衰变池 | 是 |
| 排至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 | 间接排放 |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 DW002 | 放射科低放射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是 | 主要排放口-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放口 | 低放射污水 | 3 | 特殊医疗污水 | 总银,六价铬 | TW003 | 科室预处理设施 | 化学沉淀法 | 是 |
| 排至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 | 间接排放 |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 DW003 | 放射科洗相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是 | 主要排放口-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放口 | 洗相污水 | 4 | 特殊医疗污水 | 总汞 | TW004 | 科室预处理设施 | 硫化物沉淀法 | 是 |
| 排至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 | 间接排放 |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 DW004 | 口腔科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是 | 主要排放口-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放口 | 口腔污水 | 5 | 特殊医疗污水 | 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汞 | TW005 | 科室预处理设施 | 中和法 | 是 |
| 排至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 | 间接排放 |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是 | 主要排放口-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放口 | 试验检验污水 | 6 | 生活污水 | 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NH3-N),动植物油 | TW006 | 生活污水处理站 | 预处理 | 是 |
| 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 间接排放 |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是 | 一般排放口-总排口 | 单独的生活污水排放口排入城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仅说明排放去向 |
|
注:(1)指产生废水的工艺、工序,或废水类型的名称。
(2)以相应排放标准中确定的污染因子为准。
(3)包括不外排;排至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直接进入海域;直接进入江河、湖、库等水环境;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江河、湖、库);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沿海海域);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直接进入污灌农田;进入地渗或蒸发地;进入其他单位;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其他(包括回喷、回填、回灌、回用等)。对于工艺、工序产生的废水,“不外排”指全部在工序内部循环使用,“排至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指工序废水经处理后排至综合处理站。对于综合污水处理站,“不外排”指全厂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排放。
(4)包括连续排放,流量稳定;连续排放,流量不稳定,但有周期性规律;连续排放,流量不稳定,但有规律,且不属于周期性规律;连续排放,流量不稳定,属于冲击型排放;连续排放,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稳定;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但有周期性规律;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但有规律,且不属于非周期性规律;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属于冲击型排放;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5)指主要污水处理设施名称,如“综合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
(6)排放口编号可按地方环境管理部门现有编号进行填写或由排污单位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进行编制。
(7)指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等相关文件的规定。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
(一)排放口
表6 大气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序号 | 排放口编号 | 排放口名称 | 污染物种类 | 排放口地理坐标(1) | 排气筒高度(m) | 排气筒出口内径(m)(2) | 排气温度(℃) | 其他信息 |
经度 | 纬度 |
1 | DA001 | 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放口 | 氨(氨气),硫化氢,臭气浓度 | 104°xx′xx″ | 30°xx′xx″ | 15 | 0.15 | 常温 |
| 2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林格曼黑度 | 104°xx′xx″ | 30°xx′xx″ | 8 | 0.15 | 150 |
|
|
注:(1)指排气筒所在地经纬度坐标,可通过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中的GIS系统点选后自动生成经纬度。
(2)对于不规则形状排气筒,填写等效内径。
表7 废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表
序号 | 排放口编号 | 排放口名称 | 污染物种类 | 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1) | 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要求(2) | 承诺更加严格排放限值(3) | 其他信息 |
名称 | 浓度限值 | 速率限值(kg/h) |
1 | DA001 | 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放口 | 氨(氨气)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 /mg/Nm3 | 4.9 | /mg/Nm3 | /mg/Nm3 |
| 2 | DA001 | 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放口 | 臭气浓度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 2000 | / | / | / | 臭气浓度单位无量纲 | 3 | DA001 | 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放口 | 硫化氢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 /mg/Nm3 | 0.33 | /mg/Nm3 | /mg/Nm3 |
| 4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颗粒物 | 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72—2020 | 10mg/Nm3 | / | /mg/Nm3 | /mg/Nm3 |
| 5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林格曼黑度 | 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72—2020 | 1级 | / | /级 | /级 |
| 6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氮氧化物 | 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72—2020 | 30mg/Nm3 | / | /mg/Nm3 | /mg/Nm3 |
| 7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一氧化碳 | 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72—2020 | 100mg/Nm3 | / | /mg/Nm3 | /mg/Nm3 |
| 8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二氧化硫 | 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72—2020 | 10mg/Nm3 | / | /mg/Nm3 | /mg/Nm3 |
|
|
注:(1)指对应排放口须执行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名称、编号及浓度限值。
(2)新增污染源必填。
(3)如火电厂超低排放浓度限值。
(二)有组织排放信息
表8 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表
序号 | 排放口编号 | 排放口名称 | 污染物种类 | 申请许可排放浓度限值 | 申请许可排放速率限值 (kg/h) | 申请年许可排放量限值(t/a) | 申请特殊排放浓度限值 (1) | 申请特殊时段许可排放量限值 (2)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第五年 |
主要排放口 |
|
主要排放口合计 | 颗粒物 | / | / | / | / | / | / | / | SO2 | / | / | / | / | / | / | / | NOx | / | / | / | / | / | / | / | VOCs | / | / | / | / | / | / | / |
|
一般排放口 |
1 | DA001 | 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放口 | 硫化氢 | /mg/Nm3 | 0.33 | / | / | / | / | / | /mg/Nm3 | / | 2 | DA001 | 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放口 | 氨(氨气) | /mg/Nm3 | 4.9 | / | / | / | / | / | /mg/Nm3 | / | 3 | DA001 | 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放口 | 臭气浓度 | 2000 | / | / | / | / | / | / | / | / | 4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一氧化碳 | 100mg/Nm3 | / | / | / | / | / | / | /mg/Nm3 | / | 5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二氧化硫 | 10mg/Nm3 | / | / | / | / | / | / | /mg/Nm3 | / | 6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颗粒物 | 10mg/Nm3 | / | / | / | / | / | / | /mg/Nm3 | / | 7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氮氧化物 | 30mg/Nm3 | / | / | / | / | / | / | /mg/Nm3 | / | 8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林格曼黑度 | 1级 | / | / | / | / | / | / | /级 | / |
|
一般排放口合计 | 颗粒物 | / | / | / | / | / | / | / | SO2 | / | / | / | / | / | / | / | NOx | / | / | / | / | / | / | / | VOCs | / | / | / | / | / | / | / |
|
全厂有组织排放总计(3) |
全厂有组织排放总计 | 颗粒物 | / | / | / | / | / | / | / | SO2 | / | / | / | / | / | / | / | NOx | / | / | / | / | / | / | / | VOCs | / | / | / | / | / | / | / |
|
主要排放口备注信息
|
/ |
一般排放口备注信息 |
/ |
全厂排放口备注信息 |
/ |
注:(1)(2)指地方政府制定的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中对排污单位有更加严格的排放控制要求。
(3)“全厂有组织排放总计”指的是,主要排放口与一般排放口之和数据。
申请年排放量限值计算过程:(包括方法、公式、参数选取过程,以及计算结果的描述等内容)
/
申请特殊时段许可排放量限值计算过程:(包括方法、公式、参数选取过程,以及计算结果的描述等内容)
/
(三)无组织排放信息
表9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表
序号 | 生产设施编号/无组织排放编号 | 产污环节(1) | 污染物种类 |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 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 其他信息 | 年许可排放量限值(t/a) | 申请特殊时段许可排放量限值 |
名称 | 浓度限值 (mg/Nm3)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第五年 |
1 | 污水处理站周界 | 污水处理 | 氨(氨气) | 产生恶臭区域加罩或加盖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 1.0mg/Nm3 |
| / | / | / | / | / | / | 2 | 污水处理站周界 | 污水处理 | 硫化氢 | 产生恶臭区域加罩或加盖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0.03mg/Nm3 |
| / | / | / | / | / | / | 3 | 污水处理站周界 | 污水处理 | 氯(氯气) | 产生恶臭区域加罩或加盖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 0.1mg/Nm3 |
| / | / | / | / | / | / | 4 | 污水处理站周界 | 污水处理 | 臭气浓度 | 产生恶臭区域加罩或加盖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 10 |
| / | / | / | / | / | / | 5 | 污水站内最高体积百分数 | 污水处理 | 甲烷 | 产生恶臭区域加罩或加盖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 1% |
| / | / | / | / | / | / | 6 | MF0001 | 污水处理设施 | 臭气浓度 | 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7 | MF0001 | 污水处理设施 | 甲烷 | 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8 | MF0001 | 污水处理设施 | 氨(氨气) | 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9 | MF0001 | 污水处理设施 | 硫化氢 | 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10 | MF0001 | 污水处理设施 | 氯(氯气) | 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全厂无组织排放总计 |
全厂无组织排放总计 | 颗粒物 | / | / | / | / | / | / | SO2 | / | / | / | / | / | / | NOx | / | / | / | / | / | / | VOCs | / | / | / | / | / | / |
|
注:(1)主要可以分为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储罐泄漏、装卸泄漏、废水集输储存处理、原辅材料堆存及转运、循环水系统泄漏等环节。
(四)企业大气排放总许可量
表10 企业大气排放总许可量
序号 | 污染物种类 | 第一年(t/a) | 第二年(t/a) | 第三年(t/a) | 第四年(t/a) | 第五年(t/a) |
1 | 颗粒物 | / | / | / | / | / | 2 | SO2 | / | / | / | / | / | 3 | NOx | / | / | / | / | / | 4 | VOCs | / | / | / | / | / |
|
注:(1)“全厂合计”指的是,“全厂有组织排放总计”与“全厂无组织排放总计”之和数据、全厂总量控制指标数据两者取严。
四、水污染物排放
(一)排放口
表11 废水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序号 | 排放口编号 | 排放口名称 | 排放口地理坐标(1) | 排放去向 | 排放规律 | 间歇排放时段 | 受纳自然水体信息 | 汇入受纳自然水体处地理坐标(4) | 其他信息 |
经度 | 纬度 | 名称(2) | 受纳水体功能目标(3) | 经度 | 纬度 |
|
表11-1 入河排污口信息表
序号 | 排放口编号 | 排放口名称 | 入河排污口 | 其他信息 |
名称 | 编号 | 批复文号 |
|
表11-2雨水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序号 | 排放口编号 | 排放口名称 | 排放口地理坐标(1) | 排放去向 | 排放规律 | 间歇排放时段 | 受纳自然水体信息 | 汇入受纳自然水体处地理坐标(4) | 其他信息 |
经度 | 纬度 | 名称(2) | 受纳水体功能目标(3) | 经度 | 纬度 |
1 | YS001 | 雨水排放口 | 104°xx′xx″ | 30°xx′xx″ | 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江河、湖、库) |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 下雨时 | xx河 | III类 | 104°xx′xx″ | 30°xx′xx″ |
|
|
注:(1)对于直接排放至地表水体的排放口,指废水排出厂界处经纬度坐标;
可手工填写经纬度,也可通过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中的GIS系统点选后自动生成经纬度。
(2)指受纳水体的名称,如南沙河、太子河、温榆河等。
(3)指对于直接排放至地表水体的排放口,其所处受纳水体功能类别,如Ⅲ类、Ⅳ类、Ⅴ类等。
(4)对于直接排放至地表水体的排放口,指废水汇入地表水体处经纬度坐标;
可通过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中的GIS系统点选后自动生成经纬度。
(5)废水向海洋排放的,应当填写岸边排放或深海排放。深海排放的,还应说明排污口的深度、与岸线直线距离。在备注中填写。
表12 废水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序号 | 排放口编号 | 排放口名称 | 排放口地理坐标(1) | 排放去向 | 排放规律 | 间歇排放时段 | 受纳污水处理厂信息 |
经度 | 纬度 | 名称(2) | 污染物种类 | 排水协议规定的浓度限值 | 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浓度限值 |
1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104°xx′xx″ | 30°xx′xx″ | 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 工作时间 | 成都市xxxxxx净水厂 |
|
|
| 2 | DW002 | 放射科低放射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104°xx′xx″ | 30°xx′xx″ | 排至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 |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 工作时间 |
|
|
|
| 3 | DW003 | 放射科洗相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104°xx′xx″ | 30°xx′xx″ | 排至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 |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 工作时间 |
|
|
|
| 4 | DW004 | 口腔科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104°xx′xx″ | 30°xx′xx″ | 排至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 |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 工作时间 |
|
|
|
| 5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104°xx′xx″ | 30°xx′xx″ | 排至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 |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 工作时间 |
|
|
|
| 6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104°xx′xx″ | 30°xx′xx″ | 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 工作时间 | 成都市xxxxxx净水厂 |
|
|
|
|
注:(1)对于排至厂外城镇或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排放口,指废水排出厂界处经纬度坐标;对纳入管控的车间或者生产设施排放口,指废水排出车间或者生产设施边界处经纬度坐标;可通过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中的GIS系统点选后自动生成经纬度。
(2)指厂外城镇或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名称,如酒仙桥生活污水处理厂、宏兴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等。
(3)属于选填项,指排污单位与受纳污水处理厂等协商的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4)指污水处理厂废水排入环境水体时应当执行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浓度限值(mg/L)。
表13 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表
序号 | 排放口编号 | 排放口名称 | 污染物种类 | 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1) | 排水协议规定的浓度限值(如有) | 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要求 | 承诺更加严格排放限值 | 其他信息 |
名称 | 浓度限值 |
1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总氰化物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0.5mg/L | /mg/L | /mg/L | /mg/L |
| 2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粪大肠菌群数/(MPN/L)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5000个/L | /个/L | /个/L | /个/L |
| 3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pH值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6-9 | / | / | / |
| 4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10mg/L | /mg/L | /mg/L | /mg/L |
| 5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化学需氧量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250mg/L | /mg/L | /mg/L | /mg/L |
| 6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氨氮(NH3-N)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mg/L | /mg/L | /mg/L | /mg/L |
| 7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总余氯(以Cl计)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mg/L | /mg/L | /mg/L | /mg/L | 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2~8mg/L。 | 8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石油类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20mg/L | /mg/L | /mg/L | /mg/L |
| 9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肠道病毒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 | / | / | / |
| 10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悬浮物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60mg/L | /mg/L | /mg/L | /mg/L |
| 11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五日生化需氧量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100mg/L | /mg/L | /mg/L | /mg/L |
| 12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挥发酚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1.0mg/L | /mg/L | /mg/L | /mg/L |
| 13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动植物油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20mg/L | /mg/L | /mg/L | /mg/L |
| 14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色度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 | / | / | / |
| 15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肠道致病菌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 | / | / | / |
| 16 | DW002 | 放射科低放射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总β放射性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10Bq/L | /Bq/L | /Bq/L | /Bq/L |
| 17 | DW002 | 放射科低放射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总α放射性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1Bq/L | /Bq/L | /Bq/L | /Bq/L |
| 18 | DW003 | 放射科洗相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总银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0.5mg/L | /mg/L | /mg/L | /mg/L |
| 19 | DW003 | 放射科洗相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六价铬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0.5mg/L | /mg/L | /mg/L | /mg/L |
| 20 | DW004 | 口腔科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总汞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0.05mg/L | /mg/L | /mg/L | /mg/L |
| 21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总铅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1.0mg/L | /mg/L | /mg/L | /mg/L |
| 22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六价铬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0.5mg/L | /mg/L | /mg/L | /mg/L |
| 23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总砷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0.5mg/L | /mg/L | /mg/L | /mg/L |
| 24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总铬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1.5mg/L | /mg/L | /mg/L | /mg/L |
| 25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总汞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0.05mg/L | /mg/L | /mg/L | /mg/L |
| 26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总镉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0.1mg/L | /mg/L | /mg/L | /mg/L |
| 27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五日生化需氧量 | // | /mg/L | /mg/L | /mg/L | /mg/L |
| 28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动植物油 | // | /mg/L | /mg/L | /mg/L | /mg/L |
| 29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化学需氧量 | // | /mg/L | /mg/L | /mg/L | /mg/L |
| 30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pH值 | // | / | / | / | / |
| 31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悬浮物 | // | /mg/L | /mg/L | /mg/L | /mg/L |
| 32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氨氮(NH3-N) | // | /mg/L | /mg/L | /mg/L | /mg/L |
|
|
注:(1)指对应排放口须执行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名称及浓度限值。
(2)属于选填项,指排污单位与受纳污水处理厂等协商的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3)新增污染源必填。
(二)申请排放信息
表14 废水污染物排放
序号 | 排放口编号 | 排放口名称 | 污染物种类 | 申请排放浓度限值 | 申请年排放量限值(t/a)(1) | 申请特殊时段排放量限值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第五年 |
主要排放口 |
1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氨氮(NH3-N) | /mg/L | / | / | / | / | / | / | 2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动植物油 | 20mg/L | / | / | / | / | / | / | 3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肠道病毒 | / | / | / | / | / | / | / | 4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总余氯(以Cl计) | /mg/L | / | / | / | / | / | / | 5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10mg/L | / | / | / | / | / | / | 6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pH值 | 6-9 | / | / | / | / | / | / | 7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肠道致病菌 | / | / | / | / | / | / | / | 8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五日生化需氧量 | 100mg/L | / | / | / | / | / | / | 9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悬浮物 | 60mg/L | / | / | / | / | / | / | 10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化学需氧量 | 250mg/L | / | / | / | / | / | / | 11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石油类 | 20mg/L | / | / | / | / | / | / | 12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挥发酚 | 1.0mg/L | / | / | / | / | / | / | 13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色度 | / | / | / | / | / | / | / | 14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总氰化物 | 0.5mg/L | / | / | / | / | / | / | 15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粪大肠菌群数/(MPN/L) | 5000个/L | / | / | / | / | / | / | 16 | DW002 | 放射科低放射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总α放射性 | 1Bq/L | / | / | / | / | / | / | 17 | DW002 | 放射科低放射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总β放射性 | 10Bq/L | / | / | / | / | / | / | 18 | DW003 | 放射科洗相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六价铬 | 0.5mg/L | / | / | / | / | / | / | 19 | DW003 | 放射科洗相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总银 | 0.5mg/L | / | / | / | / | / | / | 20 | DW004 | 口腔科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总汞 | 0.05mg/L | / | / | / | / | / | / | 21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总铅 | 1.0mg/L | / | / | / | / | / | / | 22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六价铬 | 0.5mg/L | / | / | / | / | / | / | 23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总砷 | 0.5mg/L | / | / | / | / | / | / | 24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总汞 | 0.05mg/L | / | / | / | / | / | / | 25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总铬 | 1.5mg/L | / | / | / | / | / | / | 26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总镉 | 0.1mg/L | / | / | / | / | / | / |
|
主要排放口合计 |
|
一般排放口 |
1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悬浮物 | /mg/L | / | / | / | / | / | / | 2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化学需氧量 | /mg/L | / | / | / | / | / | / | 3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动植物油 | /mg/L | / | / | / | / | / | / | 4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五日生化需氧量 | /mg/L | / | / | / | / | / | / | 5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氨氮(NH3-N) | /mg/L | / | / | / | / | / | / | 6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pH值 | / | / | / | / | / | / | / |
|
一般排放口合计 |
|
全厂排放口源 |
全厂排放口总计 |
|
主要排放口备注信息 |
|
一般排放口备注信息 |
|
全厂排放口备注信息 |
|
注:(1)排入城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生活污水无需申请许可排放量。
申请年排放量限值计算过程:(包括方法、公式、参数选取过程,以及计算结果的描述等内容)
/
申请特殊时段许可排放量限值计算过程:(包括方法、公式、参数选取过程,以及计算结果的描述等内容)
/
五、噪声排放信息
表15 噪声排放信息
噪声类别 | 生产时段 | 执行排放标准名称 | 厂界噪声排放限值 | 备注 |
昼间 | 夜间 | 昼间,dB(A) | 夜间,dB(A) |
稳态噪声 | 06至22 | 22至06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 60 | 50 |
|
频发噪声 |
|
|
|
|
|
|
偶发噪声 |
|
|
|
|
|
|
六、固体废物排放信息
表16 固体废物基础信息表
固体废物基础信息表 |
序号 | 固体废物类别 | 固体废物名称 | 代码 | 危险特性 | 类别 | 物理性状 | 产生环节 | 去向 | 备注 |
1 | 危险废物 | 感染性废物 | HW01 841-001-01 | In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污水处理站 | 自行贮存,委托处置 | 污水处理站污泥 | 2 | 危险废物 | 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失效、变质、不合格、淘汰、伪劣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不包括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类药,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以及《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所列的毒性中药 | HW03 900-002-03 | T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药剂科 | 委托处置,自行贮存 |
| 3 | 危险废物 | 生产、研究、开发、教学、环境检测(监测)活动中,化学和生物实验室(不包含感染性医学实验室及医疗机构化验室)产生的含氰、氟、重金属无机废液及无机废液处理产生的残渣、残液,含矿物油、有机溶剂、甲醛有机废液,废酸、废碱,具有危险特性的残留样品,以及沾染上述物质的一次性实验用品(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的废弃的烧杯、量器、漏斗等实验室用品)、包装物(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的试剂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等 | HW49 900-047-49 | T/C/I/R | / | 液态(高浓度液态废物L) | 实验室,检验科 | 自行贮存,委托处置 | 试验检验废液 | 4 | 危险废物 | 生产、研究、开发、教学、环境检测(监测)活动中,化学和生物实验室(不包含感染性医学实验室及医疗机构化验室)产生的含氰、氟、重金属无机废液及无机废液处理产生的残渣、残液,含矿物油、有机溶剂、甲醛有机废液,废酸、废碱,具有危险特性的残留样品,以及沾染上述物质的一次性实验用品(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的废弃的烧杯、量器、漏斗等实验室用品)、包装物(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的试剂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等 | HW49 900-047-49 | T/C/I/R | / | 液态(高浓度液态废物L) | 污水处理站 | 自行贮存,委托处置 | 在线检测废液 | 5 | 危险废物 | 损伤性废物 | HW01 841-002-01 | In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手术室,住院部,急诊 | 委托处置,自行贮存 |
| 6 | 危险废物 | 化学性废物 | HW01 841-004-01 | T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体检中心,实验室,检验科,放射科 | 委托处置,自行贮存 |
| 7 | 危险废物 | 感染性废物 | HW01 841-001-01 | In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手术室,门诊,住院部,急诊,体检中心 | 自行贮存,委托处置 |
| 8 | 危险废物 | 药物性废物 | HW01 841-005-01 | T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药剂科 | 委托处置,自行贮存 |
| 9 | 危险废物 | 病理性废物 | HW01 841-003-01 | In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手术室,病理科 | 委托处置,自行贮存 |
|
|
表17 自行贮存和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信息表
固体废物类别 | 危险废物 |
自行贮存和自行利用/处置设施基本信息 |
设施名称 | 危废暂存间 | 设施编号 | TS001 |
设施类型 | 自行贮存设施 | 位置 | 经度104°xx′xx″ 纬度30°xx′xx″ |
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贮存设施填报) | 是 | 自行利用/处置方式(处置设施填报) |
|
自行贮存/利用/处置能力 | 20 | 单位 | m3 | 面积(贮存设施填报m2) | 10 |
自行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基本信息 |
序号 | 固体废物类别 | 固体废物名称 | 代码 | 危险特性 | 类别 | 物理性状 | 产生环节 | 去向 | 备注 |
1 | 危险废物 | 生产、研究、开发、教学、环境检测(监测)活动中,化学和生物实验室(不包含感染性医学实验室及医疗机构化验室)产生的含氰、氟、重金属无机废液及无机废液处理产生的残渣、残液,含矿物油、有机溶剂、甲醛有机废液,废酸、废碱,具有危险特性的残留样品,以及沾染上述物质的一次性实验用品(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的废弃的烧杯、量器、漏斗等实验室用品)、包装物(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的试剂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等 | HW49 900-047-49 | T/C/I/R | / | 液态(高浓度液态废物L) | 实验室,检验科 | 自行贮存,委托处置 | 试验检验废液 | 2 | 危险废物 | 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失效、变质、不合格、淘汰、伪劣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不包括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类药,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以及《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所列的毒性中药 | HW03 900-002-03 | T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药剂科 | 委托处置,自行贮存 |
| 3 | 危险废物 | 生产、研究、开发、教学、环境检测(监测)活动中,化学和生物实验室(不包含感染性医学实验室及医疗机构化验室)产生的含氰、氟、重金属无机废液及无机废液处理产生的残渣、残液,含矿物油、有机溶剂、甲醛有机废液,废酸、废碱,具有危险特性的残留样品,以及沾染上述物质的一次性实验用品(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的废弃的烧杯、量器、漏斗等实验室用品)、包装物(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的试剂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等 | HW49 900-047-49 | T/C/I/R | / | 液态(高浓度液态废物L) | 污水处理站 | 自行贮存,委托处置 | 在线检测废液 | 4 | 危险废物 | 损伤性废物 | HW01 841-002-01 | In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手术室,住院部,急诊 | 委托处置,自行贮存 |
| 5 | 危险废物 | 化学性废物 | HW01 841-004-01 | T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体检中心,实验室,检验科,放射科 | 委托处置,自行贮存 |
| 6 | 危险废物 | 感染性废物 | HW01 841-001-01 | In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手术室,门诊,住院部,急诊,体检中心 | 自行贮存,委托处置 |
| 7 | 危险废物 | 药物性废物 | HW01 841-005-01 | T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药剂科 | 委托处置,自行贮存 |
| 8 | 危险废物 | 病理性废物 | HW01 841-003-01 | In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手术室,病理科 | 委托处置,自行贮存 |
| 9 | 危险废物 | 感染性废物 | HW01 841-001-01 | In | / | 固态(固态废物,S) | 污水处理站 | 自行贮存,委托处置 | 污水处理站污泥 |
|
污染防控技术要求 |
包装容器应达到相应的强度要求并完好无损,禁止混合贮存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容器和包装物以及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场所应按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仓库式贮存设施应分开存放不相容危险废物,按危险废物的种类和特性进行分区贮存,采用防腐、防渗地面和裙脚,设置防止泄露物质扩散至外环境的拦截、导流、收集设施;贮存堆场要防风、防雨、防晒;危险废物自行贮存设施的环境管理和相关设施运行维护还应符合GB 15562.2、GB 18484、GB 18597、GB 30485、HJ 2025 和 HJ 2042 等相关标准中生产运营期间的环境管理和相关设施运行维护要求。 |
注:设计贮存/处置危险废物数量按照环评文件及批复等相关文件要求填写。 |
七、环境管理要求
(一)自行监测
表18 自行监测及记录信息表
序号 | 污染源类别/监测类别 | 排放口编号/监测点位 | 排放口名称/监测点位名称 | 监测内容(1) | 污染物名称 | 监测设施 | 自动监测是否联网 | 自动监测仪器名称 | 自动监测设施安装位置 | 自动监测设施是否符合安装、运行、维护等管理要求 | 手工监测采样方法及个数(2) | 手工监测频次(3) | 手工测定方法(4) | 其他信息 |
1 | 废气 | DA001 | 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放口 | 烟气量,氧含量 | 臭气浓度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2 | 废气 | DA001 | 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放口 | 烟气量,氧含量 | 氨(氨气)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3 | 废气 | DA001 | 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放口 | 烟气量,氧含量 | 硫化氢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4 | 废气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烟气量,氧含量 | 林格曼黑度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年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5 | 废气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烟气量,氧含量 | 氮氧化物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月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6 | 废气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烟气量,氧含量 | 一氧化碳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年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7 | 废气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烟气量,氧含量 | 二氧化硫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年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8 | 废气 | DA002 | 蒸汽锅炉排放口 | 烟气量,氧含量 | 颗粒物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年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9 | 废气 | 污水处理站周界 |
| 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 | 甲烷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10 | 废气 | 污水处理站周界 |
| 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 | 臭气浓度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11 | 废气 | 污水处理站周界 |
| 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 | 氨(氨气)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12 | 废气 | 污水处理站周界 |
| 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 | 氯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氯气 | 13 | 废气 | 污水处理站周界 |
| 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 | 硫化氢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14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pH值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12小时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15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色度 | 手工 |
|
|
|
| / | / | / |
| 16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悬浮物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周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17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五日生化需氧量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18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化学需氧量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周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19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20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氨氮(NH3-N) | 手工 |
|
|
|
| / | / | / |
| 21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石油类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22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动植物油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23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挥发酚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24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 | 流量 | 自动 | 是 | 超声波流量计 | 废水总排口 | 是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6h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自动监测设施发生故障后采取手工监测 | 25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总氰化物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26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总余氯(以Cl计) | 手工 |
|
|
|
| / | / | / | 接触池出口总余氯每日监测不得少于2次(采用间歇式消毒处理的,每次排放前监测) | 27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粪大肠菌群数/(MPN/L)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月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28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肠道致病菌 | 手工 |
|
|
|
| / | / | / |
| 29 | 废水 | DW001 | 废水总排口 | 水温,流量 | 肠道病毒 | 手工 |
|
|
|
| / | / | / |
| 30 | 废水 | DW002 | 放射科低放射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水温,流量 | 总α放射性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在衰变池出口取样监测 | 31 | 废水 | DW002 | 放射科低放射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水温,流量 | 总β放射性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在衰变池出口取样监测 | 32 | 废水 | DW003 | 放射科洗相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水温,流量 | 六价铬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33 | 废水 | DW003 | 放射科洗相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水温,流量 | 总银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34 | 废水 | DW004 | 口腔科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放口 | 水温,流量 | 总汞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35 | 废水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水温,流量 | 总汞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36 | 废水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水温,流量 | 总镉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37 | 废水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水温,流量 | 总铬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38 | 废水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水温,流量 | 六价铬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39 | 废水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水温,流量 | 总砷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40 | 废水 | DW005 | 试验检验污水排放口 | 水温,流量 | 总铅 | 手工 |
|
|
|
| 按照相关生态环境标准确定 | 1次/季 | 自行选择相关生态环境标准或计量认证认定的测定方法 |
| 41 | 废水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无 | pH值 |
|
|
|
|
|
|
|
|
| 42 | 废水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无 | 悬浮物 |
|
|
|
|
|
|
|
|
| 43 | 废水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无 | 五日生化需氧量 |
|
|
|
|
|
|
|
|
| 44 | 废水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无 | 化学需氧量 |
|
|
|
|
|
|
|
|
| 45 | 废水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无 | 氨氮(NH3-N) |
|
|
|
|
|
|
|
|
| 46 | 废水 | DW006 | 生活污水总排口 | 无 | 动植物油 |
|
|
|
|
|
|
|
|
|
|
注:(1)指气量、水量、温度、含氧量等项目。
(2)指污染物采样方法,如对于废水污染物:“混合采样(3个、4个或5个混合)”“瞬时采样(3个、4个或5个瞬时样)”;对于废气污染物:“连续采样”“非连续采样(3个或多个)”。
(3)指一段时期内的监测次数要求,如1次/周、1次/月等,对于规范要求填报自动监测设施的,在手工监测内容中填报自动在线监测出现故障时的手工频次。
(4)指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如“测定化学需氧量的重铬酸钾法”、“测定氨氮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等。
(5)根据行业特点,如果需要对雨排水进行监测的,应当手动填写。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按照HJ 819、HJ/T 373、GB 18466、DB51/2672等的要求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监测数据记录、整理、存档要求:
监测期间手工监测的记录和自动监测运行维护记录按照 HJ 819 执行。应同步记录监测期间的生产工况。
(二)环境管理台账记录
表19 环境管理台账信息表
序号 | 类别 | 记录内容 | 记录频次 | 记录形式 | 其他信息 |
1 | 监测记录信息 | a)自动监测运维记录包括自动监测及辅助设备运行状况、系统校准、校验记录、定期比对监测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是否故障、故障维修记录、巡检日期等信息。b)手工监测记录信息手工监测记录信息包括开展手工监测的日期、时间、污染物排放口和监测点位、监测方法、监测频次、采样方法、监测结果等。 | 按照自行监测方案规定监测频次记录。 | 电子台账+纸质台账 | 台账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 2 | 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医疗行业 | 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包括危险废物种类、产生量、转移量、处理消毒情况、处理人员和运输人员等信息。 | 原则不少于1次/天;转移处置信息按照清运周期进行记录;污水处理站污泥根据清掏周期进行记录。 | 电子台账+纸质台账 | 台账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 3 |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 按照设施类别分别记录设施的相关运行参数和维护记录。a)污染治理设施包括特殊医疗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以及综合污水处理站的预处理设施、二级处理设施、深度处理设施和消毒设施。分别记录每日进水水量、出水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药剂名称及使用量等,b)污染治理设施运维记录,包括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故障原因、维护过程、检查人、检查日期及班次。 | a)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按照排污单位运维管理班次记录,每日记录1次。b)药剂添加情况根据投放形式来确定,采用批次投放的,按照投放批次记录,每投放批次记录1次;采用手工加药方式的,每日记录1次。 | 电子台账+纸质台账 | 台账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
|
八、补充登记信息
1.主要产品信息
序号 | 行业类别 | 生产工艺名称 | 主要产品 | 主要产品产能 | 计量单位 | 备注 |
|
2.燃料使用信息
3.涉VOCs辅料使用信息
4.废气排放信息
5.废水排放信息
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信息
7. 其他需要说明的信息
九、有核发权的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增加的管理内容(如需)
/
十、改正规定(如需)
表20 改正规定信息表
十、附图
图1 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 生产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图3 监测点位示意图